第一种方法很多,到了几千字,难度和时间成比例地递增,在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,到了几千字的内容,到了自己心里大概有个逻辑框架。要不是有这点,我这边自己整理了一些老师的方法,可以参考。遇到写作难题,需要帮助?当然找口碑最好的最优英国论文代写

 

如何明确论文的核心

 

领悟并决定论文主题后,首先,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什麽(What),以及怎样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(How),即研究方法。通过对这些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,我们就可以在研究结果中得出 findings,也就是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。这就是先读前人的文献,经过比较、分析、归纳、推论,明白哪些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明确答案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。它也是所有学生预先编写 essay的常用方法。

但若不是研究型 essay。相反, Explanation、 Argument、 Discussion则是另一种方法,三个方面,你想要提高自己的独创性,同时体现你更独特的思考方式,去看讲义或推荐阅读,其实都不好。由于你们同学们又不傻,每个人都去看,最后容易导致论文思路一致。因此,我自己的建议是,在确定主题之后,先去 googel寻找同一类的文章,当然这些文章一般都是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,这样,你就多看看几篇论文的答案,自己心中的答案,基本上就到手了。

 

当字数越长draft就越重要

 

draft一定要有清楚的标题,因为字数要求越多,那么你肯定要完成一稿二稿、三稿,甚至是每一个 argument,你都要写一稿、二稿、三稿,以前是我们学生8000字的论文,只是 introduction写了很多遍。只要花点心思,把文稿整理好,就会有很多用处!之前我们是学生,写文章时没有对自己的文档进行归纳,导致他后来找东找西很浪费时间。头脑一片灵光,想找那篇文章,就找不到他,找半天脑中的灵感都忘得一干二净,随着寻找文稿的过程而过去。等到发现,灵感消失,这一过程是极其痛苦的。最佳的整理方法是,例如用第一篇 argument写一篇8000字的论文,老师带给学生第一篇稿子,大概写2000字。

那么你就在这一个文稿的那个标题写上:

如果是8月11号,就是a1两千字第一稿

如果是第二稿就是

你们的标题要特别清楚,第一稿要写得很清楚,当你对第一稿感到不满时,要先复印一遍,先留下第一稿,先复制一遍,再复制第二稿,然后再改第一稿。就是在你们把第二稿修改后,你们感觉到!唉!似乎第一个更好一些,或者说我想做个比较。那时,如果你只拥有这一部分,没有前程的你会非常痛苦,尤其是你可能想到了,我第一稿中有一句话特别精确,我要写在第二稿里。也许我会再想一次,让我写的东西就这么精确了。

你这时候,如果第一稿不见了的话,那不就很难受吗

所以到最后的时候,就是每一个稿子我只要有一点点改动,越追求完美就会越管不住只要管不住自己的手,要进行改。所以一定把原先的那个稿进行复制,就不改以前的进行一个备份,改后面的。

在某一点上,你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,那就是你几乎要完成这类任务,然后你再一次重新阅读你的 argument。这样的话,你就会感到自己还不够用,那时你就会觉得自己还不够用。事实上,你在,在很短的时间里去反复阅读,你就会走进一个死胡同,你会一直觉得:“哎呀!看来我写得不好,那我想还能更好一些呢

记得以前,我花了三四个小时,时间去改一小段,改完之后一看,我靠!还是原来的好。结果又用了前面的,当然有的是原版与改版结合的版本。还有一点,大家不要学会,不要在很紧张的时间里面试图去改一个比较难argument。

因此,要给自己留个冷静的时间,把这个论据写完,过两三天,让脑子快忘了,我就回去看看,这样我就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篇论文,这样就能看出自己的问题,然后再改得更客观。在你混乱的思想平静下来之后,你就会看到许多问题,例如,这一小块不重要,这一小块我可能需要 elaborate tonight。并不是刚写完,觉得自己做得很出色,一点错误也看不到。这一过程是写作、平静、修正、再平静、修改不断重复的修整过程。

 

记录观点

 

要使你的观点更完整,当你阅读文献时,边走边喝咖啡边思考,这时你对自己的论点,突然有了新的想法。永远不能继续呆板,如果你想的话,立即把笔写下来,并且要清楚地写出来,不要只写关键字。假如你只写下关键字,以后再回来,你就不记得当时的想法了。您想出了什么,一个小论据,您必须用文字非常准确地表达出来。正如对一位不太明白文章写作的人,解释文章的写作,你要用最精确、最精确的语言解释。假如在写作中没有明确地记录,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,自己去描述一遍,不仅可以加深印象,而且还有助于理解。

这样做的好处是:

现在,我花稍微多一点点时间,去把这一个小的想法写明确,可能字数有一些些多。但我可以留到后面再去重读,去反思他对我的论点到底有没有用,如果没用,那么我也不要。我可以把它写下来放着,之后再去衡量它有没有用,而不是说我之后想用的时候发现压根没有记录。

而且你现在手头在读的这个文献和你的论点,它是文字了,已经在那里了,它不会丢掉的,你重新再读进去的话,你的思绪也不会太乱。你的这个小灵感,他在你脑子里面浮现之后,你不去记录下来,他很大可能性就会逃跑了。

这种习惯,放到其实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子,你有些小的灵感,你不拿纸和笔去记下来的话,他可能这辈子就不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头。

很多情况下,你可能今天想:我明天要坐在桌子前面写一段出来。然后你第二天坐在你的桌子前面,想要写一小段的时候,你就发现你什么东西都没有。写论文对我来说是我如果没有灵感,我就算坐在桌子前面一整天我也写不出来的。写论文一定要有灵感的积累!特别是有些小的脑洞的灵感,越多越好!

所以平时阅读时的脑洞非常有用,在你bring storm 的时候有想法的情况下,你一定要把它记下来。只要记住了,第二天写的时候,下笔就很轻松。

 

outline阶段的提纲

 

刚出国的时候,都是写论文,就像一个 title稍微有个概念就可以了。但到了后面,你的字数就越长越多。假如你的 outline没有写清楚,如果你只写了一些关键字,之后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,也没有深度,要字数就没有字数了。

你就只是在那里describe describe……

只要强调一下,文献作者的思想,论点,你自己的论据,根本没有什么用处,只有等挂科的结果。能够编写 outline的好处在于,你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通过 detailedoutline找到一位指导老师,充分利用与导师会面的时间,来讨论你的论文是否可行!假如你的观点很准确,那就有特定的论点/论据/明确的理由。教师看了你们具体的大纲,导师看你的细节就可以想像出来了,你的论文大概是什么样。你们可以想像出来,在这种情况下,教师如果感到安心,他就会说:“那么你们现在就直接写吧,只要直接写一篇文字流畅的文章就行了。”

但是我一开始不懂,我就只是拿这个很大的很笼统的idea去找老师。

老师说:“你这样子自己读的还不够多,然后自己想法也不够,我都帮助不了你”

这样你就等于在浪费老师的时间,浪费Meeting机会。英国的导师一般都不会说:“我建议你可以去写这个东西”

假如是毕业论文指导老师,不明确地告诉你要写什么,他只会尊重你自己的想法,如果没有想法,他就说你,你继续去读书学习。”如果你非常清楚,他会说:”这个例子对你来说是合适的,而非直接的,建议你写这篇文章,”导师通常非常尊重你的观点。假如你没有自己的话题,那是你自己的责任。迷失是你自己的责任,因此,你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别把希望寄给导师,他只是指点,没有具体指导内容。

 

文献整合能力

 

比方说 film festival是一种历史记录,大概有四五个学者。四、五位学者中,10~20年间写了不一样的书,不一样的文献,看法也不一样,谁就有不同的看法。你们都要去看一遍,至少弄清楚哪一种对你有用,一个是很好的,但是四、五个人的观点相加,会很多!此时分类是非常重要的,要分门别类,一定要在此之前,有自己明确的论据,有自己明确的论据,你就会明白那些该保留,而应当放弃。你阅读别人的著作,如果没有论点,你就只能受到这些人的论据的影响,而你的观点也会受其影响而左右摇摆不定。

我当时就遇到过特别多这样子的情况,我看着,看着想不起来我原来的观点了。,

所以你在分类的时候,你不要选择他们的论点有多好,观点do relate able to your to your feels.

你在阅读前就有了自己的观点,你就清晰的知道,他们的论点对你的观点有帮助吗?

他们可以、帮助你的观点变得更好。

在阅读文献的时候,一定要学会用短短几句话,总结你文献的能力。

你看过一遍之后,你至少要记得他大概写的是什么。

因为你不可能只看这个东西一遍,你先笼统的看一遍之后,你写下来这篇文章大概知道他写的是什么。比如说still to 他写的是关于eurocentric descript 的一个东西,然后他写的是the west 西方如何。

在一个user century 的情况下,把世界分成的device and rest。他有提到discuss,然后提到了the west and west 这种label 是一种system of representation。也就是你大概,要的里面讲的一些重点记录下来。

在记录下来之后,你要反思,这篇文献对你的论文的什么部分有帮助。

这种总结还有反思的能力呢,对你之后写literature review 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
因为你每一次去总结每一篇文献的时候,你其实已经在做一个review 的工作了。这一小段一小段一小段的总结,在你写到后面,你再重新去回顾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。这个人的理论和这个人的理论是相似的,我可以把他们写到一起。这个人的理论可以补充了这个人,那你可以写到一起。

你在写的时候说,很可能遇到第一个人他论点,写了什么什么,但是他缺少谈论了某些观点,但是由于你之后的笔记,你发现,另外一个作者正好,可以补充这个人缺少谈论的论点。

在写这个的过程中,就是对你读过的一些文献背景和previous research,previous data 的介绍,然后还总结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现有研究,延伸出你这篇文章的疑问,为你接下来的argument做了一个理论上的铺垫。

然后整合文献的时候,你也要记得,把它放在一个比较好找的地方,我当初就没有太做好,我没有organize 这个整一个文件夹或者文献,导致我后来找都非常难找。建议,你可以把所有的文献。你做的那个note 都放在同一个文稿里面,这样子你可以用电脑的那个switch bar 去找关键词,然后找到你想要用的这句话或者一个内容。

 

打破文字的恐惧

 

有时候essay字数多了,看到都害怕,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写。而要打破你对于这么多字的这种恐惧,打破方式就是、start writing something的时候、就是你一定要开始打字写,而且不是写那种printers,是写一些 popular、terrible.你开始有一种你是在argue 你自己的观点的一个感受,这种状态一定要已经进去了,就不会很恐惧了。

就你可能有一个小小的观点在,那么脑海里的时候,你其实就可以用你之前读过的这些文献,然后你觉得possibly 可以用的一些论据去开始论证了。

这个好处就是初期的时候就这么写的话,你可以带着你一个小小小小的argument 去见你的导师,去问他这样子可不可以。

最好的情况是,你已经有很明确的argument 了,这样子你可以去找自己的辅导老师讲了。他在这时候可以帮你看你的argument 的整个流畅和你语言的使用的精确度。

你一定要明确写下来,先写了,你至少有内容,每天花个一两个小时去回顾你们前一天写的一些bowl、到底好还是不好。

你如果不去写,就很容易导致你后来每一天,每一天都在遗失一些你原本可以很妙的观点。

所以我这边做个比喻:

比如说你要你想让辅导老师给你意见,让他给你点有一个点睛之笔的效果。但是你如果连一幅画都没有的话,老师去哪里给你的画点睛哦。你写的时候你可以少而精的,而不是说你就是为了写而写。

每天复习前面一天你写的东西的时候,一定要反思,这一段是不是我要的,如果不要那么立即删掉。这样做的好处,就是不会积累到后期,导致所有东西都来不及看,就字数会越积越多。以为是自己点子多,实际上很多都是垃圾,你最后你也分不清哪些是垃圾,哪些是能用的,很影响你自己的判断!要记得当下马上进行取舍。

 

阅读文献

 

阅读文献的时候,你一定要做到精读,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,

我到后来发现我在写的时候,我其实都是在盲写脑子,脑子里已经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了,就很容易写。这些学者,其实都是我在最前期,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学者,我对他们的论点印象是非常深刻。越往后的文献越多,我读的遍数越少,不是精读,我脑子里面的印象就越浅。

所以前期你在看文献的时候,你一定要一遍一遍去精读,然后去寻找这一篇文章里,面对你来说最重要的论点。

进行记录,进行你自己的refresh,一定要自己去表达一遍,这样他才会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。

读的越深刻,你自己在写的时候,你对于这些论点的联想也会更加快。成了论点就可以用他的观点去back up 知识整体间一个互相的连接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。

后期你要去每天去重复读,你自己写的东西,加深你对于你自己的观点的印象。

同时呢,你脑子也会处于一个一直去反思critical thinking,你会不自主的批判你的这篇论文,去寻找你的这个论点里面的逻辑漏洞,然后想办法把他变得更好。

这个重复的过程,不管是对你读文献还是内容,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,加深记忆,帮助思考,知识串联。

嗯,大概就是这些了!

当然如果是具体写作其中,还有很多细节,需要纠正,最好是有个人能帮助带着走,从最基础的论点,到最后的检查,每一步都详细规划,详细讨论,这样整个内容下来至少能得个不错的分数